在广西横州,甘蔗尾梢和玉米秸秆曾因焚烧问题饱受诟病。泽威尔有机源联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打造的“年产2万吨单细胞饲料蛋白项目”,不仅破解了这一环保难题,更开辟了农废资源化利用的新赛道。
技术革命:菌酶协同,秸秆变“黄金”
项目采用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专利的菌酶协同技术,通过定向酶解打破秸秆细胞壁,将纤维素转化为可发酵糖,再经菌种代谢生成单细胞蛋白。泽威尔研发负责人透露:“甘蔗尾梢生产的“肽多臻乐”粗蛋白含量高达20%,粗纤维控制在25%以内,氨基酸含量达到15%以上。”
三重效益:环保、经济、社会共赢
环保价值:项目年消耗秸秆10万吨,减少CO₂排放6万吨,相当于7000亩森林的年固碳量。
经济价值:单细胞蛋白可替代30%的进口豆粕,缓解我国80%饲用蛋白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
社会价值:为横州当地创造200个就业岗位,农民每亩秸秆增收80元,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未来蓝图:从广西走向全国
目前,项目已完成中试并获生产许可,2025年将实现满产。泽威尔计划在黑龙江、河南等农业大省复制该模式,建成生产基地,年处理秸秆超百万吨。